
检察官揭秘
非正常渠道购买游戏道具
男生小李喜欢玩手游,某日一个游戏名为“XX游戏公司财务”的人申请加小李为好友,验证消息称自己可以帮他代购各类游戏的道具、皮肤,对于游戏本身就很感兴趣的小李没多想便通过了对方的好友请求。之后这个骗子就以需要花钱买激活码、升级银行卡、支付保证金等名义骗取小李30000元。

轻信中奖信息,泄露个人隐私
小然平时喜欢用妈妈的手机在某APP上观看短视频,某天他发现某主播发了一条短视频,说要在评论区中抽取粉丝赠送一台iPhone手机。小然就按照抽奖规则添加了QQ群,过了不久,小然收到一条陌生人私信,说小然就是评论区粉丝福利的幸运儿,要给小然寄一台iPhone手机,并以此向小然索要微信账号、电话号码和家庭住址,并且要求小然将手机上收到的验证码通过QQ发给自己。
小然沉浸在中奖的喜悦中,按照要求乖乖的将验证码发给对方,开心的等着新手机的到来。小然直到妈妈发现手机微信钱包中的7900元不翼而飞之后才发现自己太天真了,所谓的中奖手机也只是骗子的谎言。

直播打赏遭恐吓,急于支付封口费
初中生小华每次用妈妈手机上网时,经常暗中观察妈妈输入密码,偷偷记下妈妈的账号密码。此后,小华经常用妈妈的手机刷视频,还注册了自己的账号并充值打赏主播,短短一个月就打赏了3000多元。由于小华出手阔绰,直播间好多人都添加了小华,其中就包括熊某。熊某逐渐和小华攀谈起来,并询问其年龄、钱款来源等私密信息,几乎没有社会经验的小华一一如实作答。
可这时,一向言语和善的熊某忽然变脸,威胁小华说未成年人打赏主播的行为构成违法,要报警还要告诉小华的妈妈,小华信以为真,熊某就威胁小华支付“封口费”,要求小华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向其转账4万余元,还通知小华删除转账提醒的短信。

检察官提示
上网有度不氪金。
【游玩时长要节制】修订后的未保法规定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不得在每日二十二时至次日八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同学们可不要再熬夜或者通宵打游戏了。
【游戏充值要节制】同学们没有经济来源,要珍惜父母们来之不易的收入。
不轻信不透露。
不贪小利,拒绝言语诱惑,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个人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如有疑问应立即与身边亲友核实或求助110。
不转账重保护。
堵住不法分子的最后一扇门,不向陌生人或者不明账号汇款转账,保证自己的银行卡内的资金安全。去正规的官方网站,不要点击不明链接,购物尽量用第三方支付平台。利用防病毒软件的“上网管理功能”、“青少年模式”,设置白名单,控制用网时间;设置强密码,不要用生日或者123456等弱密码。
留证据速报案。
万一上当受骗,请同学们保留聊天、转账记录,并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供骗子的账号和电话等详细信息,以便公安机关破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