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庙,铁匠街,青衣江畔干打垒,大旗山下攻坚忙。喝泥水,啃干粮,荣辱与共几代人。”背井离乡,隐姓埋名,靠着精神寄托经过5年艰苦奋战,中国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在1970年下水。4.6万个零部件全部由中国自主研制,至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1974年8月1日,核潜艇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创造了世界核潜艇史上罕见的速度。
此后,彭士禄先后组织引进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指挥自主设计建造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成功让我国实现了核电由原型堆到商用堆的重大跨越。而他,始终同核潜艇的性格一样,干着惊天动地事,做着隐姓埋名人。
“尽自己的力气去做正功,没有白活!”
在距离成都市100多公里的大山深处,记者来到了彭士禄和他的家人曾生活过的地方,寥寥几件简单的生活用具足以讲述那段艰苦朴素的奋斗时期。
刘晨曦告诉记者,当时彭士禄是总工程师,又非常懂技术,所以人们遇到问题都喜欢请他定夺,每次彭士禄也都能发现问题所在,当机立断拍板做决定。人们亲切地称彭士禄为“彭拍板”。
“彭拍板”名号从何而来?1969年模式堆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各种重要设备陆续进场安装,时间非常紧张。作为一回路的重要设备,密封主泵制造出来后却遇到了问题:因为外表面有个小小的瑕疵,军代表不让出厂。技术人员和主泵生产厂家急得团团转,就把彭士禄请去定夺。彭士禄到现场后,一面抚摸观察着主泵,一面询问身边的工程师和军代表。反对放行的一方认为,主泵属于高压水泵,工作时高温高压,技术参数一点也不能含糊。厂方表示有难度,已经发挥出了最高水平,即使再造一台,也未必能达到要求。
彭士禄果断指出问题所在,下令将主泵外壳的裂纹铲除,补焊、打磨,然后出厂。有人问:“谁签字出厂?”彭士禄毫不犹豫地拍板道:“我来签!出了问题我负责!”就这样,彭士禄把一个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造出来的密封主泵救活了。
“有关拍板的故事还有很多。” 刘晨曦说彭士禄曾这样解释:“只要有七成把握,就可以拍板,其他三分风险再想办法避免。不可能事事都等到十分把握再干。如果作为总工程师都不敢担风险,那还要我这个老总干什么呢?”
“彭拍板”的果断,来源于他扎实的专业造诣,丰富的实践经历和过人的胆识。他“有担当,敢负责”的品质,不仅让核潜艇的研发少走了不少弯路,而且为我国核潜艇研发人才提供了保护,让他们专心攻克潜艇难题。
大国重器,国之底气。当很多人称赞他是“中国核潜艇之父”“中国核电站创建人”时,彭士禄坚决反对。他说:“我不过是与同事合作,为中国的核事业做了该做的事。我不是什么‘之父’,是核动力领域的一头‘拓荒牛’。”
苏联留学期间,彭士禄遇到了他一生的挚爱马淑英。彭士禄还为马淑英起了个美丽的俄文名字“玛莎”。彭士禄与玛莎在苏联相遇相爱整整五年,后来在1958年回国后在北京喜结连理。玛莎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放弃了自己在北京化工大学教授的身份,到祖国西南山沟里当一名化学技术员,见证了核潜艇陆上模式堆诞生的全过程。
这里研发出我国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发出了我国核能第一度电,见证了中国核动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信心和底气,1988年,我国核潜艇胜利完成水下发射运载火箭,如今“华龙一号”的问世,使我国拥有了全球领先的三代核电技术。
耄耋之年的彭士禄曾动情地说:“小时候我很内向,不会说话,语文成绩不好。而玛莎的出现,改变了我孤僻的性格,使我变得乐观、开朗。我要感谢玛莎的出现,谢谢她对我一生的爱!”
在核动力装置试验中,彭士禄也跟着潜艇试航,做技术保驾。有些水下试验是非常危险的,每当临行前,他总是半开玩笑地对玛莎说:“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成功。但如果万一喂了王八,你可别哭啊!”
彭士禄开创了我国核动力事业的五个“第一”:
第一座核潜艇陆上模式堆——196陆上模式堆;
第一艘核潜艇——401核潜艇;
第一座核电站的技术路线——秦山一期核电;
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
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秦山二期核电。
可谓我国核动力事业名副其实的“拓荒牛”。
今年3月22日,96岁的彭士禄永远离开了他所挚爱的事业。生前,他留下三个愿望:不做临终抢救、后事简办、将他和爱人的骨灰一并撒入大海。
他和夫人马淑英的骨灰在渤海湾葫芦岛海域被撒入大海,那里是他多年工作过的地方,而他也像核潜艇一样深潜海底,永远守望着祖国的蓝色海洋。
彭士禄曾在自述中写道:“如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尽自己的力气去做正功,没有白活!”
记者:付振强 汪凯 袁世鼎
编辑:莫愁
审核:周佳佳